中药熏洗后的注意事项_中药熏洗的不良反应
在肛肠科就诊过的朋友基本都用过袋装或者盒装的熏洗剂,将其兑在温水中先熏后洗中药熏洗后的注意事项,效果也通常比较明显。中药熏洗疗法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五十二病方》,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近年来,中药熏洗疗法在肛肠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药熏洗疗法。
什么是中药熏洗疗法
中药熏洗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辩证选用一定的中药,水煎或加工成中药液;或制成散剂,配兑热水进行局部熏蒸和坐浴,依靠温热和药物,通过体表直接作用于机体,以达到疏通经络、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治疗作用的一种外治法。一般而言,熏洗疗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熏洗疗法包括烟熏、蒸汽熏和药物熏洗三种方法,狭义的熏洗疗法仅指药物熏洗。
中药熏洗疗法的流传
中药熏洗疗法历史悠久,是中医外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十二病方》随马王堆汉墓出土,明确提出用中药煎煮的热药蒸汽熏蒸治疗疾病,其中有熏蒸洗浴八方,如用骆阮熏治痔疮,用韭和酒煮沸重治伤科病症等。《礼记》中记载“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 《黄帝内经》中有“摩之浴之”之说。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述了用煮黄柏、黄岑熏洗治疗创伤与疡痈症。《理渝骄文》曾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千百年的临床实践证明熏洗疗法是行之有效的防病治病、强身保健的方法,尤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熏洗的作用及在肛肠科的应用
1.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作用。适用于内痔脱垂、嵌顿、术后水肿、外痔肿痛、肛周湿疹等。
2.在肛肠疾病术后运用中,将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的方药水煎成汁用于肛周,使术口局部维持高药物浓度,能有效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术口疼痛,促进功能的早日恢复。
熏洗疗法的现代作用机制的研究
1皮肤穿透吸收作用
药物经皮吸收的效果和皮肤的厚度成反比,和皮肤扩散性成正比,故肛门局部用药有利于药物的透入和吸收,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最大程度经皮吸收,直达病所发挥疗效。
2清洁作用
积极熏洗坐浴可软化创面痂皮,促进坏死组织脱落、肉芽组织新生以及创面的愈合。
3神经体液装置刺激效应
药物作用于肛门部后,能通过神经体液装置系统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刺激效应而发挥治疗效应,从而改善了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起到消肿止痛的治疗作用,并加速生长愈合。
4药理作用
(1)抗感染作用
(2)降低血粘度
(3)调节皮肤的新陈代谢
熏洗的方法
1.将中药颗粒溶于热水中,或将煎好的药液倒入容器。
2.趁热用药液蒸汽熏蒸患处,患者离药液的距离以舒适为宜。
3.待药液温度降至40度 左右,开始撩洗或坐浴,每次10-20分钟,每天两次。
注意
1.防止烫伤:老年人或糖尿病人等感觉不良的患者熏洗时应适当降低水温,或者使用温度计测量。
2.妇女妊娠和月经期间,不宜进行熏洗。
3.饱食、饥饿,以及过度疲劳或极度体虚者,不宜熏洗。
4.饭后半小时内,不宜熏洗。
5.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者不宜熏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