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诗300首,白居易为何写《长恨歌》背后有哪些真相
白居易生平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合称“元白”。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河南一带便发生了战争。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离(今安徽符离集)度过了童年时光。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极为有名。其中《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非常有名。特别是白居易的《花非花》成为后来朦胧诗的鼻祖。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和*、*。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
白居易作品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忆江南》三首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朝诗人写诗怀古,既怀真正的古,那是唐朝以前的古;也怀自家的古,那是安史之乱以前的盛唐。后者当中,最出名的就是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不过用今天的视角来看,这首诗的主题不像怀古,更像是“爱情的代价”。
《长恨歌》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杨贵妃的受宠, 当受宠到达极致的时候,忽然“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诗歌从这里进入第二部分,描写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玄宗仓皇逃出长安,走到马嵬坡的时候,禁卫军闹哗变,要求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结果“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其实唐玄宗的“掩面救不得”只是牺牲小女子的性命来保全自己,但经白居易写出来,仿佛真的充满生离死别的无奈。
第三部分从“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开始,描写安史之乱被平定以后,唐玄宗回归长安后对杨贵妃的各种思念。因为思念太苦,甚至有临邛道士为他“排空a 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终于在海上仙山找到了已经成仙的杨贵妃。这是全诗最长也是最有华彩的一段,写出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样山盟海誓的名句。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你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正是耽于梦想的年纪,这个时候,有一个全世界最优秀的男人来爱你。这个男人因为太优秀了,吸引着无数美女,但他对她们完全无视,只是无条件、无保留地爱你。他的工作相当重要,关系着天下人的生与死、祸与福,但他为了多陪你一刻钟,宁愿让工作停一停。自从和你在一起,他不再加班,休假也多了起来。所有人都因为他对你献上各种殷勤。他总是把天下最好的东西给你,从来不计成本。他有一颗爱屋及乌的心,因为爱你,所以爱你的一切,对你的每一位家人都好,甚至帮你不争气的哥哥解决了就业问题,让他来做国家总理。虽然每个人都见识过各种幻想型的爱情故事,但恐怕还没人见过这样完美的人设。
如果你生来铁石心肠,还没有被打动的话,那么请你继续想象:他因为太爱你,全部心思都放在了你的身上,以致没能提防处心积虑的坏人,丢掉了江山。在逃亡的关键时刻,他也把你带在身边,却把亲生骨肉扔在危险地带,因为他们都是别的女人生的。如果说这样的精诚所至还不能使金石为开的话,那么就只能说,所谓的爱情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不过,接下来的情节就不太感人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为
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先杀掉了你哥哥,又杀掉了你。当然,他的眼里一定饱含泪水。
这就是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在贬低爱情的古代社会里堪称一朵奇葩,所以引发了后人的无限玩味。但是,在那些刚刚经过动乱的唐朝人看来,这段爱情让人心情复杂。有些人惋惜王朝的衰落,恨透了制造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而到底谁才是罪魁祸首呢?在传统的儒家思想里,当然是女色误国。也有人在衰落的时代里怀念当初的太平盛世,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因此变成了盛世的一个缩影,被怀旧的感情镀了金,勾起既甜蜜又苦涩的情绪。陈鸿创作的《长恨歌传》属于前者,白居易创作的《长恨歌》属于后者,两者都是那个时代里的伤痕文学。
●《长恨歌》的创作由来
在安史之乱爆发半个世纪之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 806 年),白居易授职盩厔(今西安周至县)县尉。县尉是县令手下的武职副官,负责治安、催税之类的事。白居易很不开心,一来嫌事务烦琐;二来由于职责所在,有时候为了征粮必须亲手鞭打老百姓。今天初中语文课本里的那首《观刈麦》就是白居易在这个时期写的,刈麦的场面就是他在盩厔的所见所闻。
虽然县尉工作让人抑郁,但幸好当地有山有水,还住着一些可以结交的文人雅士。白居易常常和这些朋友一起游山玩水,最爱去的地方就是附近的一座名山,那里有一座由隋朝宫殿改建的仙游寺。这一年的冬天,白居易和好友陈鸿、王质夫一起,在仙游寺里谈到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故事,越聊感慨越深,于是王质夫提议,请“深于诗,多于情”的白居易就这个题材写一首诗。白居易真的写了出来,这就是著名的《长恨歌》。
诗成之后,陈鸿为它配了一篇文字,叫作《长恨歌传》。虽然从创作动机上说,这一诗一传是配套的,但两位作者的立意很不一样。《长恨歌传》更符合传统的儒家态度;而《长恨歌》虽然一开始也是这个态度,但写着写着就转入言情,然后一往情深,不可自拔。所以《长恨歌》到底是批评唐玄宗好色误国呢,还是单纯歌颂美丽的爱情呢?人们看不清诗的主题,前辈们也一直争执不下。
白居易和陈鸿在盩厔写出《长恨歌》和《长恨歌传》,还有一个地理上的特殊缘故。唐朝的县分为赤、畿、望、紧、上、中、下等若干级别,首都直辖的叫赤县,首都旁边的郊县叫畿县,盩厔就是畿县,离长安很近。当初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从长安出逃,随即发生马嵬坡兵变,杨玉环被杀。这个马嵬坡就在盩厔旁边。事变之后,唐玄宗继续出发,到四川避难,头一个经过的地方就是盩厔。所以盩厔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文人眼里,很容易触发怀古之情。
●真相与粉饰
但白居易的怀古,才一开篇就违背事实:“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这是用汉皇代指唐皇,说唐玄宗很想找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但好多年过去了就是找不到。“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杨家倒是真有这样一个美女,但养在深闺之中, 外人没见过她。“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是金子总会闪光的,是美女总会被发现的,于是这位杨姑娘被选了出来陪伴君王。“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她的美色和娇媚是那样迷人,压倒了后宫里的所有女人。
《长恨歌》的这几句诗简要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假如世界上没有留下其他史料,而只有这一首诗的话,我们就会相信杨玉环是从娘家被选入皇宫的,就像我们熟悉的选秀女一样。
但再联系其他人的记载,事情的真相是:杨玉环先嫁给了寿王, 寿王是唐玄宗的儿子,所以唐玄宗和杨玉环原本是公公和儿媳的关系。而所谓“御宇多年求不得”,会让人误以为杨玉环是唐玄宗的初恋。
其实唐玄宗一直宠爱武惠妃,但武惠妃死得早,又没人能接替她来讨皇帝的欢心,这时候才有人推荐了杨玉环。唐玄宗第一次见到杨玉环的时候对她一见钟情,对武惠妃的怀念马上淡了。
但怎么过伦理这关,把儿媳变成媳妇呢?需求总是能够创造供给,有人指导杨玉环,让她自己提议,说想出家当女道士。寿王当然挽留不住,眼睁睁由着妻子和自己离了婚,出了家,还取了道号,叫作太真。唐玄宗倒也不能亏待儿子,又为寿王说了一门亲事,自己从此和太真姑娘既幸福美满又不尴不尬地生活在一起了。到了天宝初年,唐玄宗晋封太真为贵妃,礼仪和皇后相同。
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白居易如果不是不知底细,就是公然撒了谎。我们读《长恨歌》,先要理解开篇定基调的这几句和事情真相之间的差距,这是理解全诗的关键。
就在写作《长恨歌》的几个月前,白居易参加考试时还在试卷上把唐玄宗大大表扬了一通,说尽了仰慕的话,只对他晚年的政治稍稍做了一点批评。唐玄宗治下的开元盛世,对于年轻的白居易来说,仅仅存在于故老相传的怀念里。他不会像杜甫那样的亲历者,写出“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细节;也不像杜甫那样,亲眼见过“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的乱象。开元盛世,对于白居易来说是一个传说中的美好往昔,那样近,又那样远。
白居易并不想作一篇全然反思式的伤痕文学,他对那个时代充满了好感。虽然用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表现出儒家传统下的批判精神,但是,他想要缅怀的远远多于想要批判的。他在用自己的想象和避讳,来给那个美好的年代镀金。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