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扭矩标准,零件随时可能松了那可就危险了。
拧紧力矩和破坏扭力,这两个词很多人可能搞混了,其实它们之间的区别很大。对于从事装配和工程工作的很多人来说,这可是个容易出错的点。咱们得把这两个概念弄明白,这样才能避免出现各种严重的问题。
拧紧力矩,简单讲,就是螺丝拧进工件时得用到的那个数值。比如,在机械组装的时候,厂家会根据标准给螺丝拧入的建议力矩。在小型机械加工车间,工人如果不按这个力矩来拧,可能会出问题。要么拧得太大,螺栓或工件承受了多余的力;要么拧得太小,连接不牢固,机器运转时可能松动,有危险。工程里拧紧力矩的数值都是严格规定的,比如某型号机械的拧紧力矩是固定的,不能随便改。
拧紧力矩这东西,对于保证装配质量来说至关重要。要是汽车装配车间里,拧各种螺栓的力矩没按规矩来,车辆在路上跑的时候,零件随时可能松了,那可就危险了。
破坏扭力,就是指拧螺丝能拧断的最小力道,就像是螺丝能承受的极限数值。在生产紧固件的时候,我们得按照标准测试,才能得出破坏扭力的具体数值。如果在操作过程中不小心用力过猛,超过了这个破坏扭力,螺丝就可能直接断掉。在大型设备制造厂,这事得特别注意,因为大型设备用的螺栓都比较大,承受力也强,工作人员在使用大型工具时,很容易就超过了那个破坏扭力的数值。
在进行大型结构连接工程,比如桥梁建设中螺栓拧紧的时候,要是搞混了拧紧力矩和破坏扭力的区别,胡乱用力,那可就糟了螺栓扭矩标准,损失可就大了。记得以前有个小桥工程,施工的时候,工人们没弄明白螺栓的破坏扭力是多少,结果一些螺栓就断了。幸亏及时发现,赶紧补救,可还是多花了时间和钱。
公制螺栓扭紧力矩是有规定的,比如Q/STB12.521.5-2000这个标准,它有自己的使用范围。这个标准是针对机械性能达到10.9级,规格在M6到M39之间的螺栓扭紧力矩。以10.9级机械性能的M8螺栓为例,这个标准给出了相应的扭紧力矩数值。但得注意,这个标准不适用于带有尼龙垫圈、密封垫圈或其它非金属垫圈的螺栓。
在生产螺栓的工厂里,质检部门得照着公制螺栓扭紧力矩的标准来检查产品。要是哪个产品不达标,那它就是次品。就拿一个小工厂来说,它主要做这种螺栓,之前有一批螺栓用了个非金属垫圈,他们还是按标准来检测,结果还是有几个螺栓在客户用的时候出了问题,这就说明了没按标准来的后果有多严重。
螺栓这东西在很多场合都能见到,但不同的场合它得面对的难题也不一样。像机车、航天航空、风力发电机这些地方,螺栓得在超级强度和压力的环境里工作。就拿高铁的转向架来说,那上面挂满了螺栓,它们得承受列车高速行驶时产生的超级压力。
乘用车的主要部件通常在低应力高周期的环境下使用。尽管应力不高,但隐患可不少,毕竟乘用车的使用寿命挺长。再说了,从安全考虑,那些螺栓连接的部件都不便宜。要是螺栓出了问题,那可不只是螺栓自己出毛病,整个产品都可能报废。就拿一个小螺栓松动或断裂来说,它可能导致汽车发动机脱落,引发严重的故障。
选对螺栓的预紧力超级关键。螺栓这东西,在装总成件的时候得拧得紧紧的。得先拧上一定的力,这力就是预紧力。预紧力主要是为了让连接更牢靠,更紧实。你看那个汽车发动机安装车间,工人们都按照规定的预紧力去拧螺栓,就是为了防止总成安装件在用的时候,因为受力导致连接处有缝隙或者滑动。
理想状态下,在设计总成件时,预紧力的大小必须严格规定。不论是螺纹件用于连接还是密封,或是需要组装的零件,都存在一个屈服极限。装配时若预紧力过高,导致零件变形超出其屈服强度,零件就会损坏。比如,在一次新型设备装配中,由于预紧力计算错误,导致部分零件被压坏,不得不重新返工。
现在咱们用的螺栓预紧力,理论上有点不够完善,大家对这事也有些误解。就拿发动机上的螺纹紧固件来说,资料上写着,这东西大概有1500到2000颗,种类得有100多种,大小从M6到M30都有,其中大概有100颗跟车子的安全性能特别相关。可是在装这些东西的时候,选对最重要的螺栓型号和预紧力,这事挺让人头疼的,问题可不少。
咱们普通汽车装配工可能不太清楚预紧力有多重要,也不太懂怎么科学地选着用。他们多半是按老办法来。那咱们咋能让工人们更重视螺栓预紧力,用得对?大家来评论区说说看法,顺便点个赞,转发一下这篇文章也行。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