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和风俗有关小知识都在这里(端午节由来的历史渊源)

2021-03-31 09:19:24 来源: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之一的端午节,迄今为止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端午节每一项*俗都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如端午节的卫生*俗,内容主要包括采药、沐兰汤、饮雄黄酒、采茶以及制凉茶等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已逐渐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限,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由此可见,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四、勾践说

据东汉袁康《越绝书》记载:越王勾践被软禁在吴国三年,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立志报仇雪耻,逐渐得到吴王夫差的信任,勾践被放回越国那年,于五月五日以“竞渡之戏”为名开始操练水军,最终灭吴复越,越人便以五月五日作为纪念勾践的纪念日。

也有称五月五日为越国消灭吴国的纪念日,但也与勾践相关联。在端午节这一天,除开展纪念勾践的活动外,还进行龙舟竞渡。此俗主要流行江浙一带。

五、恶日说

先秦时代,当时存在一个普遍观点是,人们认为五月份是毒月,五日是恶日,传说这天奸佞当道,五毒齐出。

据《礼记》中记载,端午节源自周代的蓄兰沐浴。战国时期吕不韦及其门下的门客共同编纂了《吕氏春秋》,其中的《仲夏记》一章中有规定,即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夏小正》中记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也记载:“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而在民间,关于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有很多。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出生于五月五日,其父田婴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日”,并认为:“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 其父母。”要田文的母亲丢弃他,母亲不忍心,偷偷地哺养。

田文不屈服于命运,质问他的父亲:“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田文不仅活了下来,而且成为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南宋文天祥《端午》诗有“田文当日生,屈原当日死”之说。《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有记载,《宋书·王镇恶传》记载:南朝宋王猛的孙子王镇恶,也是出生在五月五日。载云:“家人以俗忌,欲令出继疏宗。猛见夺之,曰:‘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日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故名镇恶。”果然,后王镇恶屡建战功,被封为征虏将军。

《论衡》的作者、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也曾记载:“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被寄养在宫外,直到继承皇位时才回到宫中。由此可见,古人普遍认为五月初五为恶日。自先秦以来,此日均为不吉之日。并且当时的人们还避“端五”忌讳,因而称之为“端午”

六、龙日说

这种说法来源于我国著名的诗人、民主战士以及学者闻一多所著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他认为,在古代吴越地区,五月初五是 “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闻一多为了阐述、推论端午为龙日说,在《端午考》一文里,共列举出 101 条古籍典故,并逐一阐释,为更进一步考证其龙日说寻觅大量佐证。

综合其证,主要有六个方面。其一,他认为最明显的是端午竞渡用的是龙舟,意思是说竞渡用的主要工具是龙的标志;其二,粽子与龙的联系。粽子投到水里,被龙所窃或夺;其三,传说扬州在端午节铸盘龙镜,祈求降雨;其四,五月五日举行的“龙忌”日,纪念介子推,而且介子推的故事中又有《龙蛇歌》,其词见于《吕氏春秋·介立篇》;其五,相传守宫制用的一种保护贞操的秘药是端午日制成的。闻一多在此说:“而守宫一名龙子,这也昭示着端午和龙的因缘”;其六,在端午节这天有鱼变成龙的传说。

总之,闻一多认为端午节这天与“龙”相关联的较多,故为龙日说。

七、夏至说

西晋史学家司马彪在《续汉书·礼仪志》中记载:“仲夏之日,万物方盛。日夏至,阴气萌作,恐物不揉懋。其礼:以朱索连荤菜,弥牟蛊钟;以桃印长六寸、方二寸,五色书文如法,以施门户,代以新尚为饰。夏后氏金行,作苇茭,言气交也;殷人水德,以螺首,慎其闭塞,使如螺也;周人木德,以桃为更,首气相更也。汉兼用之,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

由此可以看出,不仅记录了夏至是五月初五及其风俗起源的内容,而且明确指出,汉代五月初五的风俗是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夏至,是先秦古人最早确定的四大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之一。夏至之日前后,农事活动十分重要,又加上杂草恶木、瘟疫病害等蔓延而危害农作物及人之生命,古人便于夏至日举行一些活动来祈求丰收,禳除灾害,相沿成*,夏至日也就成了民俗活动日渐丰富的传统节日。

(1)戴艾虎

艾虎是我国古代端午节时常用的一种驱邪辟邪之物,同时也可作为一种装饰品。我国古代将虎视为神兽,因此很多人都认为虎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

(2)系彩丝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 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认为五色丝与祭祀屈原相关。

西晋司马彪《续汉书·礼义志》载:“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五色印就是后来的五色彩缯,其桃印长 6 寸,宽 3 寸,并配五色文书悬于门上。这与后世的悬符避邪很相似。司马彪所记载之事均源于汉代。这种五色彩丝或朱索,都具有神秘色彩。

(3)系长命缕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们饱尝战乱之苦,所以最重视的端午*俗莫过于“辟兵缯”了。

用五色丝染练制成日月、星辰、鸟兽之形状,上刺文绣、金缕,即叫辟兵缯,也沿袭汉代名称为长命缕或续命缕。有的佩于胸前,有的缀于臂上,一是可辟兵灾,延寿续命;二是可显示妇女养蚕缫丝之功。不仅如此,当时人们还把这些东西作为珍贵礼品互相赠送。以后渐渐沿袭下来直至近、现代。

(4)佩香包

香包又叫香囊、香袋、荷包等,有用碎布缝成的,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内装香料,佩在胸前,会香气扑鼻。

宋代陈元规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可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经过变化,从驱邪的灵符、吸汗的蚌粉、铜钱,避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美,并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戴香包也颇有讲究。

老年人想要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菊花、梅花、苹果、桃子、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万事如意,鸟语花香,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多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豹子、虎;斗鸡赶兔、猴子上竿等。青年人戴香包最为讲究,热恋中的情人,特别是多情的姑娘早早就要精心制作几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心上人。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会引起周围人的评论,夸奖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二、饮食*俗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里,饮食*俗是节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五月五,是端阳;吃粽子,洒白糖;雄黄酒,身体壮;划龙舟,喜洋洋。”这首歌谣将端午节的饮食*俗形象地表现出来。

(1)饮雄黄、朱砂、蒲酒

蒲酒气味芳香而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辰 砂)等。这种*俗流传较为广泛。

今天,在广西宾阳,每逢端午时节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其中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等,人们买回后将药包浸入酒中后,再用菖蒲艾蓬蘸酒洒 在墙壁角落、门窗以及床下等等,或是用酒涂在小孩的耳鼻、肚脐之上,用来驱赶毒虫,并祈求小孩一生平安。

(2)吃粽子

众所周知,端午节要吃粽子,但粽子并不是最早出现的端午节饮食。应该是西汉的“鸟羹”。大概是因为枭不好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俗没有持续下来。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又称为“角黍”。不过直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主要食品。

对于端午节吃粽子的起源,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源于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于汨罗江抱石自沉后,当地居民十分悲痛,知道是屈原贤大夫沉江后,附近的渔民闻讯赶来打捞屈原的遗体,但一直没有结果。后来为了防止水中鱼虾啃食屈原的尸体,人们纷纷将一些食物投入江中,希望能转移鱼虾的注意力,到后来逐渐就发展和形成了吃粽子的*俗。

粽子是我国的一种特色产品。中国人讲究饮食,在国人巧手经营之下,粽子的造型或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在造型方面,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小宝塔形、枕头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盛产竹子,以竹叶来缚粽。大多采用新鲜竹叶,干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后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惯用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很大,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长不及两寸的甜粽。粽子主料为糯米,先用苇叶或竹叶(箬叶)包裹,然后用细绳系好,最后进行蒸煮,熟后打开箬叶即可食用。粽子发展到如今,种类繁多,东西南北差别各异。

(3)吃咸鸡蛋、咸鸭蛋

咸鸭蛋微寒,能滋阴、清肺,还可治膈热、咳嗽、喉痛、齿痛、泄痢等病症。咸鸭蛋不仅有药效,而且能补充人体因炎热而产生的盐分缺失和一些营养物质的消耗,是一种夏季食补和佐餐佳品。江西南昌地区过端午节时,将鸡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好,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祝福孩童逢凶化吉、平安无事。河南、浙江等地农村逢端午节则吃大蒜蛋。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有的还加几片艾叶,与烙油馍一起作为一家人的早餐之用,认为这种食法可驱除病毒,有益健康。

三、卫生*俗

此类*俗主要以保洁、健身、祛病为主。由于端午时节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以及恶日,使得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被一直流传开来,因而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俗。实际上,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们容易患病,也是瘟疫病毒的大肆扩散时期,再加夏季是蛇虫繁殖的旺季,由于蛇虫容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惯。

例如采药、用雄黄酒喷洒墙壁及门窗等等,看起来似乎迷信,而实际上却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卫生活动。由此看来端午节的确可以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广大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俗仍然应该是发展并且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端午时节的卫生*俗也有不少,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悬白艾

人们在门头、窗楣上悬挂白艾,使居室内外弥漫着一股药香味。白艾又称五月艾、端阳艾,其性温、味苦。农历五月初五,时值初夏,多雨潮湿,细菌繁殖快,人易染病,悬艾于门窗,可借助其气味,驱除邪气,消去病毒。

有的传说,屈原在《离骚》中将朝中奸党谗人喻作恶臭的“萧艾”,后人将艾悬挂于门楣,意将奸臣小人悬于门外示众。

(2)挂菖蒲

在端午节挂菖蒲的*俗主要流行于江南一带。由于菖蒲叶可长达一尺及数尺,外形如剑,所以民间又称为“菖蒲剑”。菖蒲有香气,根茎可制作香料,还可供药用,有提神、通窍、杀菌之功效。其外用还可治牙痛、牙龈出血等。民间流传有“端午佳节,菖蒲作剑,悬于避邪”之说,另有祛病驱邪、祈求安康之意。

另据传说,秦兵挖掘屈原衣冠冢时,神仙托梦告知百姓,在屈原衣冠冢上遍插菖蒲剑,果然以此法吓走了秦兵。每年端午节,在门户上悬挂蒲剑,以示纪念屈原。

(3)沐兰汤

《大戴礼》记载的从古代沿袭至今的端午节*俗之一是在端午节洗浴兰汤。在此,“沐兰汤”中所指的兰并非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微香气,可煎水后用于沐浴。屈原《楚辞》中的《九歌·云中君》篇就有诗句:“浴兰汤兮沭芳”。《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中记载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

后来一般是煎艾、蒲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地区则用蒲、凤仙、艾、白玉兰等;而湖南、广西等地则用大风根、艾、柏叶、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9],此风俗至今依然存在,据说可治皮肤病、祛瘟疫、止邪气。

四、竞技*俗

端午节中的竞技*俗,不仅具有娱乐性、观赏性、趣味性,而且能激发人们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

(1)划龙舟

即龙舟竞渡。“龙舟”一词最早出现于先秦时代的古籍《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屈原的《九歌·湘君》中有诗句:“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以及“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后来的学者们也认为“飞龙”指龙舟。《湘君》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踪子入江相仿),以此悼念某位历史人物。这即与“魂舟”暗合,与出土的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互为印证。

(2)划旱船

划旱船是一种在陆地上进行的模拟龙舟竞渡的活动。划旱船的风俗,大部分流行在中国北方地区。因为北方地区山多水少,端午龙舟竞渡活动多以“跑旱船”代之,所以在五月初五这天,用竹和纸制作成旱船。

(3)斗百草

南北朝时称“踏百草”,唐代称“斗百草”或“斗草”。《刘宾客嘉话》记载:“唐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宋代扩展至平日随时可斗。历代文人也在作品中多有描述。汉代以前没有斗草之戏。关于其起源已无从考证,最为普遍的说法是认为其与中医药学有关。远古时期先民生存艰难,生活无趣,闲暇之余多斗虫、斗兽、斗草等自娱。在至传说的“神农尝百草”时期中医药学形成后,民众端午节群出郊外采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渐渐发展成*俗;民众还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草名、花名,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儿童用叶柄相勾,相互拉拽,断者为输。

(4)跳钟馗

晋代以来,闹钟馗、跳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最早的钟馗画据说是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后来,钟馗画渐渐走向民间。绘制钟馗画大都作于五月端午节这一天,或者端午节的前后几天。到了清代,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5)赛诗会

每逢端午前后,好诗者邀约相聚,饮酒赋诗,述志抒怀,尉为风 气。”屈原诞生地秭归乐平里,有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骚坛诗社”。直至今日,秭归人连年在端午节举办端午诗会,吟赋赛诗,纪念屈原。乐平里农民也自发聚集,搭台吟诗,男女老少赶赴赛诗。

(6)赛箭技

这种活动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盛行,在广大汉族地区也不例外。

五、祈祷*俗

这类*俗中,有的源于原始信仰,不乏少数的迷信色彩,但有的存在合理性、科学性。大多是祈求平安、健康、幸福。

(1)画额头

端午节时,把雄黄涂抹于小孩额头上,据说可以驱避毒虫。最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上画“王”字,一是雄黄具有驱毒的功效,二是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之意来镇邪。

(2)躲端午

指的是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过节,简称“躲午”,也被称为“躲端午”。这恰恰说明五月是整个夏天天气炎热的开端,五毒开始活跃起来,魑魅魍魉也会十分猖獗,这些都会给人们特别是会给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午这一天集中为孩子们消灾防毒,端午节的由来因此人们又将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正是由于旧时*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所以才会有接女归家躲端午的*俗。

结束语

端午节作为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之一,不光它的由来有很多小故事,而且关于端午节的*俗更包含了美好的寓意,更多是一些保持身体健康的小技巧。

你还知道关于端午节的哪些小故事呢?

  • 标签:
相关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