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在哪,重庆市丰都县龙河镇历史古迹再现——南宾县历史追溯
重庆市丰都县龙河镇历史古迹再现
——南宾县历史追溯
图1
史书的记载和民间传说关于南宾县的历史和故事,扑朔迷离,披上了神秘的面纱。1986年12月在重庆市丰都县龙河镇小地名乱石窖的农户猪圈石上,发现了唐代吴道子的线刻画,此后,便深入田间地头,找碑记,访老人,收集民间传说故事,查阅史料,惊奇发现,南宾县衙驻地,就在丰都县龙河镇。经过36年的奔波,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又一层,直抵核心真相。现抛砖引玉,与读者探讨。
图2
有关南宾县记载
图3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第599页的记载(见图1-2-3):“南宾县,唐置,在今四川省丰都县东南七十里。”但没有明确南宾县管辖范围和衙门驻地在哪里。
查阅石柱网有关石柱县的历史沿革简介上记载,唐武德二年,分置浦州武宁县设南宾县,为石柱的建县之始。
图4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第270页(见图4)记载:石柱县,汉临江县南境,三国属汉。晋宋为南浦县地,北周及唐并为施州西境。后没于酆。宋置石柱安抚司。元初为石柱军民府,寻升为军民安抚司。明置石柱宣抚司,清置石柱宣慰使司,后升厅。直隶四川省,民国改县,属四川东川道。明末土司马千乘之妻秦良玉,率兵入京勤王,封夫人,明史有传,今县有世袭之土通判,其后之也。
图5
《四川历代政区治地今释》(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1978年出版,见图5-6)第212页记载:南宾县-高祖武德二年(619),析浦州的武宁县地置。今丰都县东南龙河公社(旧名观音寺)。
图6
《中国历史地图集》(1975年出版)载:“南宾县治地在丰都县城东南龙河公社(旧名观音寺),北纬29度50分,东经107度59分。”
北宋乐史编纂的《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十九记载:望涂溪在南宾县北二百步西流至酆都县南注蜀江即此。
《酆都县志》(240页)记载:涂溪治南七十里。
《明史》的《地理志.卷十九》记载:酆都,州西南。元曰丰都。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涪州。十三年十一月复置,曰酆都,南滨大江,有葫芦溪自西南流入焉。东南有南宾县,洪武中省,又有沙子关巡检司。
有关石柱县记载
图7
石砫宣慰司(元石砫军民宣抚司。明玉珍改安抚司。)洪武八年正月为宣抚司,属重庆卫。嘉靖四十二年改属夔州卫。天启元年升为宣慰司。(东有石砫山,又有三江溪,即葫芦溪之上流也。)西南距夔州府七百五十里。
图8
清乾隆年间由和珅主编的《大清一统志》(见图7-8)卷三百二十记载:石砫厅在四川省治东一千二百里,东西距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四十里,东至湖北施恩府恩施县界.....。建置沿革禹贡梁州之域,汉为巴郡临江县南境,三国属汉晋宋为南浦县地,后周及唐并为施州西境,后没于蛮,宋为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八年仍置石砫宣抚司隶重庆府,嘉靖四十二年改属隶夔州府。
图9
在唐代置南宾县时期,石砫地域没于蛮。什么叫没于蛮?就是没于一些尚未开化不遵王化的九溪十八洞,没有石砫与南宾有关联的记载。
《大清一统志》卷三百一十六《忠州》:“南宾县,唐武德初置,属忠州。宋属忠州元至元中省入丰都,至正中明玉珍复置,属忠州,明洪武初省属忠州。”
图10
从以上历史资料得知,石砫与南宾是并存的,是没有任何从属关系的。且石砫安抚司是隶属夔州府的,南宾县隶属忠州,归重庆府辖。不同的两个建制,相互并存。
图11
《补辑石柱厅志》(见图9-10-11,第562页-565)记载:沿革,石砫之名石砫土司之设......至乾隆二十七年,乃改归内地,为石砫直隶厅,而南宋以前则先为内地南宾县.....明乃废南宾县并入酆都,其石砫土司则如旧,南宾内地也。
其他遗存考察分析
既设安抚司,何宋元二史犹有南宾县隶忠州,至明又有县地并入酆都?今厅城为土司旧治,而土司宋元时之治则在悦崃镇水车坝,并非如今的石柱县城南宾街道。
事实上,石柱与南宾的关系,无非是洪武十四年南宾撤县之后,石柱宣抚司获得了部分南宾县的地域,当时的石柱司治地在今石柱县东部的悦崃镇古城坝,司治西迁,是因为成化年间(明朝1465-1487)悦崃古城出匪盗,杀了土司马澄等人,才将司治西迁。
在遗存碑刻中找,还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图12
一是丰都县龙河镇红庙村锦溪沟石碑(见图12)记载:“皇清道光二十九年……,四川直隶石砫府正堂张……”
图13
二是丰都县龙河镇三磊子村*烈士杨绍康墓碑记(见图13)。
杨绍康同志烈士墓:1930年7月,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在龙河镇原双凤庙建立桐梓溪苏维埃政府,成立了农民赤卫队,张承燕任*.杨绍康任副*。
三是崖棺。从丰都县龙河镇沿龙河朔源而上,至石柱县桥头镇的龙河流域,两岸3000余穴龙河崖棺,这是全球丧葬文化研究的一个珍贵孤本,是中国崖棺博物馆。据唐朝张鷟著的《朝野佥载》中记载:“五溪蛮,父母死,于村外搁其尸,三年而葬。打鼓踏歌,亲属饮宴舞戏,一月余,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以葬之,自山上悬索下柩,弥高者以为至孝”。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和北宋李昉在《太平广记》都作了记载。
四是*教育家张俶知。张俶知在丰石两地开展*活动,其哥哥张俶尧在石柱兴办炼油厂,资助*活动。
上述事实,旨在说明,丰石两地民间*俗相同相通,哭婚、喜丧;住吊脚楼、崇拜高山,敬畏天地;民间称呼相同(如对外婆喊:嘎嘎),山歌唱颂调子相同丰都在哪,石柱现称“啰儿调”,丰都称为“啰儿啰”。丰都、石柱共同拥有母亲河龙河,一衣带水,文化交融、民族融合源远流长。
沧桑历史,卷轶浩繁,需要理清之点很多,无法穷尽。作为民间文艺工作者,只是尽一点义务,求真务实,把多年辛苦研究以飨读者,以供探讨,或许观点本就错误,期待读者和历史研究大家批评指正。
- 标签: